English

预算案演辞
预算案重点
预算
网上广播
新闻稿
图片集
相关文件
过去的财政预算案
相关网页
财政预算案谘询漫画

 
 
 

预算案演辞 

结语  

165.      主席,我们刚刚度过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。过去十年,我们经历了几次危机的震荡,我们发现世界的经济格局转变得很快,社会上有人担心香港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被边缘化,忧虑香港在全球化的趋势中落后。不少市民在接连的危机中饱受压力,质疑香港的经济发展模式,未能做到均等分配,造成贫穷和社会流动问题;亦有人从价值观质疑,基建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,不适合香港社会。

166.      香港是一个小型开放的经济体,受到客观条件局限,我们不宜采用大幅财富转移的方式,去解决就业和贫穷问题。这种以高福利为主的方式,需要我们大幅调整现行的税率和税制,削弱工资弹性和市场调整功能,彻底改变行之有效的经济运作模式。我认为市民不会认同。我相信,推动整体经济增长,让社会共同创富,是长远解决就业和贫穷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
167.      我们奉行「大市场、小政府」的模式,因为我们相信市场是激发经济效率的最有效方法,但同时政府必须在市场未尽完美时作出干预,所以我们投资在教育、基建和社会福利,帮助提升整体竞争力,提升市民的质素,让他们可以面对社会经济变化,改善社会流动。

168.      发展经济和投资教育,是我们纾缓贫穷的长远策略。在二○○四至○八年期间,香港的经济处于上升周期,低收入人士数目下降,收入普遍改善,失业和开工不足的情况减少,这反映经济好景时,基层亦可受惠。不过,我们同时亦注意到,在经济逆境,基层市民收入受到首当其冲的冲击,因此,由二○○八年开始,我们推出多项短期纾困措施,就是要协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。

169.      在社会投资方面,现时教育是政府经常开支最大的一个环节。在过去十年,政府在教育方面的经常开支大幅增加,因为我们相信,提高社会流动的根本方法,在于教育和培训。人力资源质素不但是知识型经济的关键,在个人层面,教育亦是改变人生经历的分水岭。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:「教育超乎社会的其它工具,在于它最能造就人人均等的条件,功用有如社会的平衡器。」今日不少香港的成功故事,共通处都在于知识改变命运。我相信,我们继续投资教育,整体社会的回报,将是无可限量的。

170.      我注意到,近年来香港的公共政策环境变得复杂,市民对政府抱有极高期望,希望政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,但亦有人忧虑政府过度膨胀。我认为,在政府与市场、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上,最重要是确保一个高效率的政府,包括有效地运用公帑、利用公共资源推动香港经济发展和转型,促进社会进步,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。在「大市场、小政府」之间,香港有一个活跃的「大社会」,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充裕的社会资本,一起解决社会问题,共同追求社会公义和社会价值。

171.      我一直认为,重视市场的政府,绝对不等如一个冷酷无情的政府;我们发展经济,并不是为了小部分富裕阶层,而是为了整体市民可以受惠。所以,当社会面对贫穷问题时,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一起解决。政府提供了一个健康和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,让商界发挥,当部分市民未能跟上的时候,我们期望商界履行社会责任,致力共建关怀社会。

172.      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,因为我们相信,一个繁荣的香港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。我们努力发展经济,并不是为了个别阶层的利益服务,而是为了全体市民服务。我相信,市民喜欢繁荣的香港,也更喜欢一个繁荣而关爱的香港。

173.      我一直感受到市民饱受裁员减薪压力的不安。回归以来,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的金融海啸均为市民的生活带来困难。所以,我们推出多项改善就业措施,协助市民就业,使他们可以透过工作改善生活。同时,我们亦推出多项纾困措施,减低市民生活压力,即使暂时出现赤字,亦在所不惜。但长远来说,我们必须保持公共财政的纪律,确保我们的下一代不会背上财政包袱。我认为,这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做法。

174.      香港贫穷问题的成因复杂,涉及香港人外移流动性、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香港经济结构转变等因素。我注意到,社会对减少贫穷的解决方法,已有相当的讨论。在贫穷问题上,我们仍有不少工作,包括最低工资立法、促进就业,以及推出纾解民困的措施,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。在社会取得政策共识后,我会提供足够的财政承担。

175.      在经济发展方面,我们一向都是务实为主。从过往的历史可见,经济上的务实主义,协助我们度过多次难关。我们一方面顾及香港自身的情况,另一方面考虑外在环境变化,审时度势,不拘泥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教条。这些从来都是香港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,所以我们一方面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,同时亦被喻为「最大型公营房屋提供者」。只要务实进步,有利整体发展,我都愿意去做。

176.      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显示,部分市民重视社会发展价值。我理解市民持有不同的价值观,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,这是正常不过的。政府在推行公共政策时,不但要听取不同价值观念的声音,同时也要平衡社会上的真实需要,例如在尊重保育和本土价值的同时,也要慎重考虑推动发展以推动经济和增加工作机会。在平衡社会不同价值矛盾时,我们必须如履薄冰,不可偏听。

177.      主席,在过去一个世纪,香港在政治上,由英国殖民地回归祖国,成为享有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;在经济上,由从事制造业的地方城市晋身为金融和服务业为主的世界城市;在身分认同上,由移民变成公民。我们大家热爱香港的生活,认同香港人的身分。市民较以往更重视香港人这个身分的认同,实在是一个可喜的现象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与社会各界保持沟通,政策做到为民惠民,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,将会不断向前。

178.      在过去一段日子,香港人经历了不少风雨。在应付危机困难时,我发现大家建立起祸福与共的精神。只要我们努力凝聚社会,发扬香港精神,我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。



目 录 | 下一页






2009 | 重要告示 | 私隐政策
修订日期: 2010年2月2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