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經濟結構轉型
|
9.
在一九九七年和以前,由於種種原因,包括土地供應量受限制,以及美國利率偏低而香港則通脹偏高,在聯繫匯率制度下,香港出現實質負利率。香港和其他東南亞地區一樣,出現了泡沫經濟。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,泡沫經濟在香港和其他東南亞地區爆破。
|
10.
另一方面,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,世界各地經濟聯繫日趨緊密,經貿愈來愈流通,凸顯各地區的相對優勢,加速國際分工。在這大格局下,加上與內地的經濟融合,香港正面對經濟轉型的挑戰。
|
11. 自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以來,香港企業一方面利用內地的成本優勢,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競爭力,另一方面進行內部產業提升,發展支援本地及內地的服務業,帶動香港經濟蓬勃發展。至今,華南地區已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產基地。但自九十年代中開始,內地的服務業日趨進步。同一期間,香港出現泡沫經濟,經營成本高昂,部分香港服務業也開始北移。回歸後,香港人北上消費的人數日漸增加,影響香港內部消費。
|
12.
在經濟融合的過程中,兩地的價格差距難免逐漸縮窄。在經濟學上,這現象稱為「生產要素價格均衡化」。在商貿產品方面,由於香港與內地的貿易高度流通,很快便出現價格調整;土地、人力等非貿易要素,調整的過程則比較慢。但「生產要素價格均衡化」並不表示香港和內地的價格會完全看齊,正如紐約、倫敦、東京等國際大都會的價格比鄰近地區高。可以預見,香港的價格普遍仍會比內地高,價格差距的幅度,很大程度會取決於我們能提供多少高增值的服務和產品。
|
13.
由於泡沫經濟爆破和經濟轉型差不多同時出現,令香港面對嚴重的通縮壓力。香港的房地產價格相對高峯期下跌超過一半,企業亦透過減薪裁員減低勞工成本。
|
14.
面對持續通縮,有人提議取消聯繫匯率。我在此重申,政府並無計劃改變聯繫匯率制度。
|